c#发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秦汉的数学发展如何先秦数学著作有什么南北
TUhjnbcbe - 2021/1/25 6:52:00

在春秋战国数学发展的基础上,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数学专著,《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算书。这两部古算书虽成书于西汉,但皆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经过多人修改和补充而最后完备起来的,其中不少内容反映了先秦的数学成就。《周髀算经》二卷,上卷的第一部分记录的是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涉及勾股定理与表、圆和方的使用,以及高与远的测量。第二部分是陈子和荣方的对话,主要讨论日影;下卷记载了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的计算,讨论了恒星的中天、二十八宿、十九年闰周等天文学问题。《周髀算经》至今仍有宋刻本流传于世。

今本《九章算术》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刘徽注本,共九卷,每卷一章,分列个问题进行解答,类如一部习题集。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手段。其较高的成就还在于代数方面,如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还有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这些都比欧洲的同类算法早出多年。书中所提出的负数概念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也是世界数学史上处于第一位的。《九章算术》对后世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周髀算经》,它在宋以前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教科书,它的著述体例,也常为后世许多数学著作所仿效。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古代数学体系的内容,唐代编纂的《算经十书》中,就收入魏晋南北朝的数学典籍七部,其中包括魏晋时刘徽的《海岛算经》,今存《永乐大典》辑本;魏晋时成书的《孙子算经》,此书佚名,今存;南北朝时夏侯阳的《夏侯阳算经》,此书今佚,仅存六百余字;南北朝时张邱建的《张邱建算经》,此书今存;南北朝时祖冲之的《缀术》,此书今佚,在此书中,祖冲之将π值由刘徽的“3.”进一步推算为“3.”和“3.”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最精密的圆周率,这一计算结果今保存在《隋书·律历志》中;此外,还有北周时期甄鸾的《五曹算经》与《五经算》,此两书流传至今。

在中医学方面,秦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出现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一批中医名家,他们把中医医药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整理国家所藏医书时,就已有“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在此基础上,西汉中医学又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中医典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它概括了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和药物学基本理论,收载植物药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共种。它对各种药物的主治、产地等都有详细记载,并根据其性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等。它提出了医方中主药与辅助药之间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学说,这些理论反映当时的药物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创造性地继承了《*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部基础理论与实际治疗密切结合的临床医著。《伤寒杂病论》原著已佚,今本是由晋代王叔和整理成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10卷,计条,载方首,专论伤寒一类急性传染病;后者6卷,25篇,载方首,以论述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为主要内容。《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传统的医药学进入一个广泛总结整理的阶段。晋代名医王叔和除整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外,还对历史上的脉学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撰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10卷,书中列举了24种脉象,对每一种脉象都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中医学中独特的针灸治疗技术,亦由晋代的皇甫谧总结为《针灸甲乙经》12卷,全书分篇,记述单穴49个、双穴个,共个经穴,并具体指明了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和艾灸时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经典著作。另外,此期还出现了西晋葛洪的《肘后方》,南齐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刘宋雷教的《炮炙论》等著名医著,前两者流传至今,后者仅有辑佚本传世。

本文为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汉的数学发展如何先秦数学著作有什么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