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这一仿人的智能控制器,体现了人类发现问题、形成决策的行为特征。其比例、积分和微分功能,分别对应着人的联想、记忆和预测能力,使得PID在本质上具备了仿人的智能。
再来看自动控制,它是一种通过“感知-决策-执行”来维持或改变某个量的方式或方法。在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手动控制的例子,比如淋浴时调节水温。人们通过感知水温的高低,做出相应的决策,并通过调整热水龙头来达到期望的水温。这个过程就是控制,因为涉及到人的决策制定,所以被称为手动控制。而将这种手动控制的决策过程通过程序自动化实现,就形成了自动控制。它能够在无需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对过程变量的精准控制,这正是自动过程控制的核心理念。自动过程控制的经典框图
认知何为反馈?动态系统,指的是其行为随时间变化,旨在对外界作用做出响应的系统。而反馈,则描述了两个或更多动态系统相互连接、彼此影响,导致它们的行为强耦合的状态。在反馈系统中,因果推理变得复杂,因为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导致参数的交织,使得整个系统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这使得反馈系统的行为往往超出人们的直观理解。在自然与工程领域中,反馈系统普遍存在。以胰腺为例,它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控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这一过程正是反馈控制的典型应用。同样,在过程控制领域,PID算法因其高效性和广泛适用性而备受推崇。超过95%的控制回路都采用PID型控制,其中多数实际为PI控制。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PID算法呢?它又如何帮助我们控制过程呢?让我们通过一个类比来探讨。
想象一下,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大风天气时的变道情景。驾驶员是这一过程的控制者,需要精准操控汽车的位置。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将原先的方框图进行改进,将标签替换为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以代表有风条件下的控制回路。通过这一类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PID算法在过程控制中的核心作用。理解反馈回路的重要性至关重要。在缺少反馈回路的情况下,我们将陷入“开环控制”的困境,仿佛盲人般无法准确控制汽车的位置。然而,幸运的是,我们身处“闭环控制”的庇护之下,能够通过眼睛实时获取位置反馈。
控制器是这一闭环系统的核心,它同时接收表示过程状态的信号(过程变量PV)和预设的目标值(设定值SP)。基于这些信息,控制器运用特定的控制算法来计算输出。这个输出随后被传递给执行机构,后者根据指令进行动作,从而实现对过程的实际控制。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