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周园翔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明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24分钟
摘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产业振兴则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从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来看,乡村产业振兴主要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助推外出务工的方式带动农民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加。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离实现产业兴旺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实际推进中还面临着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足、三产融合层次较低、新型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农民外出务工稳定性较低等诸多挑战,制约着农民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未来要从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农民外出务工的各项权益等方面着手,以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引言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使命。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重点是要让农民富起来,难点在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其一直将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任务。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因此,探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理论关系及影响路径,对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坚实迈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从乡村产业振兴角度来探讨农民增收路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学者们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