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學聞丨第六届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暨第三 [复制链接]

1#

第六届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

暨第三青年文獻語言學學術論壇

會議議程

上海大學文學院

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中國·上海

年9月11-14日

論壇議程

第六届文獻語言學國際論壇議程

本届會議分主題報告與論文報告兩項進行,年9月12日下午論壇分4場次,年9月12日上午、13日上午主題報告不分場。

年9月12日(周六)上午

8:00~9:00

樂乎樓學海聽

主持人:華學誠(北京語言大學)

上海大學學校領導致辭

青年學者代表致辭

魯國堯先生致辭

集體合影

9:00~10:20

樂乎樓學海聽

論壇主題

學術報告

(每人發言15分鐘;集中討論20分鐘)

主持人:程邦雄(華中科技大學)、汪啟明(西南交通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魯國堯(南京大學)

我提一個口號:復興古典學

黃笑山(浙江大學)

《文選》注音雜談

楊軍(安徽大學)

喉音云、以、於的異讀與重音研究

董志翹(南京師範大學)

文獻處理與詞典編纂及修訂

10:20~10:30

茶歇

10:30~12:00

樂乎樓學海聽

論壇主題

學術報告

(每人發言15分鐘;集中討論20分鐘)

主持人:董志翹(南京師範大學)、黃笑山(浙江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程邦雄(華中科技大學)

楚簡《*神之明》裡的“免”字

徐時儀(上海師範大學)

《朱子語類》“性”詞義系統考探

汪啟明(西南交通大學)

王力漢語方言分區簡說

王志平(社科院語言所)

“闖”字小史

年9月12日(周六)下午

A場: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本場分兩個時段,每段各設主持人2人,論文發表共12人,每篇論文發表12分鐘,餘下時間集體討論。

14:00~16:00

學術論文報告

A1

主持人:竇秀豔(青島大學)、李潤生(北京語言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蕭旭(靖江市廣播電視台)

《史記》“陳掾”解詁

詹今慧(魯東大學)

兩周金文“法律形式”詞彙文化釋義研究

劉祖國(山東大學)

道經故訓材料與漢語詞彙研究

潘傑(太原師範學院)

析《爾雅?釋訓》詞語意義的訓釋

游帥(北京語言大學)

《集韻》“伄儅,了也”釋義

張玉梅(上海交通大學)

比較訓詁學視域下《萬物真原》修辭特色考(上)

16:00~16:20

茶歇

16:20~18:00

學術論文報告

A2

主持人:張玉梅(上海交通大學)、劉祖國(山東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竇秀豔(青島大學)

出土文獻《爾雅》異文研究

李潤生(北京語言大學)

《齊民要術》“榜簇”考

馬秀月(淮南師範學院)

《六書“轉注”研究》

朱樂川(南京師範大學)

策彥周良《入明記》及其詞彙價值初探

李書超(湖北工程學院)

古漢語知識與文選結合教學法

吳春生(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寘彼周行”再考

年9月12日(周六)下午

B場: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本場分兩個時段,每段各設主持人2人,論文發表共12人,每篇論文發表12分鐘,餘下時間集體討論。

14:00~16:00

學術論文報告

B1

主持人:卞仁海(深圳大學)、陶曲勇(中國人民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白軍鵬(東北師範大學)

徐廣《史記音義》異文形訛問題研究

李璿

改造與復原——《詩?流木》蛻變為《詩經?樛木》的透視

王其和、宋豔霞(山東師範大學)

《百子全書》本《孔子家語》文獻價值初探

徐秀兵(北京語言大學)

章太炎篆書《千字文》用字研究

王長林(四川大學)

漢字俗寫與禪籍校勘

連佳鵬(社科院語言所)

甲骨文釋讀兩則

16:00~16:20

茶歇

16:20~18:00

學術論文報告

B2

主持人:王其和(山東師範大學)、白軍鵬(東北師範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卞仁海(深圳大學)

代詞“某”的來源——從一則避諱材料論起

黃武智、蘇慧萍(百色學院)

上博楚簡《舉治王天下》編連釋讀問題兩則

劉思文(貴州師範大學)

永嘉叢書本《集韻考正》引《說文》異文考

張磊(浙江師範大學)

中日古寫本《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比較研究

陶曲勇(中國人民大學)

讀金文劄記三則

李世持(貴州師範大學)

論大徐本《說文》增補“件”字——以秦漢簡牘材料為證

年9月12日(周六)下午

C場: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本場分兩個時段,每段各設主持人2人,論文發表共13人,每篇論文發表12分鐘,餘下時間集體討論。

14:00~16:00

學術論文報告

C1

主持人:李軍(南昌大學)、鄭林嘯(中國人民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桑宇紅(河北師範大學)

論顧賽芬《官話常談指南》“官話”的性質

丁治民(上海大學)

敦煌韻書殘卷P.之性質

曹潔(華東師範大學)

試論《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的正字

梁慧婧(北京語言大學)

安大簡《詩經》與毛詩詩律比較

黃毓芸(成都大學)

魏晉南北朝江東方言區用韻的數理分析

趙曉慶(中國海洋大學)

《新修玉篇》引《省韻》考

武楚茗、周遠富(南通大學)

《小學駢支》考論

16:00~16:20

茶歇

16:20~18:00

學術論文報告

C2

主持人:桑宇紅(河北師範大學)、曹潔(華東師範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李軍(南昌大學)

從圈發現象再論《韻法直橫圖》的改編者是梅膺祚

鄭林嘯(中國人民大學)

《篆隸萬象名義》反切校釋舉例

鄭妞(上海大學)

《慧琳音義》所引《玉篇》底本考

董婧宸(北京師範大學)

南宋浙刻監本《大宋重修廣韻》版本補考

喬秋穎(江蘇師範大學)

洪興祖《楚辭補注》與江有誥《楚辭韻讀》注音比較

徐朝東(北京語言大學)

現代官話曾梗攝入聲韻讀音演變之蠡測——基于历史比较法

年9月12日(周六)下午

D場: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本場分兩個時段,每段各設主持人2人,論文發表共12人,每篇論文發表12分鐘,餘下時間集體討論。

14:00~16:00

學術論文報告

D1

主持人:孫力平(浙江工業大學)、高列過(華南農業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魏兆惠(北京語言大學)

也談“新聞”的詞源

楊賀(中國人民大學)

從漢語詞彙單位的特殊性看漢語派生詞

常志偉(周口師範學院)

《夸父追日》“入日”句法、釋義商榷

汪梅枝(聊城大學)

出土秦漢簡帛書信稱謂詞之曲指敬稱研究

羅慧君、張禮輝(百色學院)

論卜辭“抑”的詞性及其語意

賈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經傳釋詞》“為”字條箋注

16:00~16:20

茶歇

16:20~18:00

學術論文報告

D2

主持人:魏兆惠(北京語言大學)、楊賀(中國人民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孫力平(浙江工業大學)

論漢語古典詩歌中的名詞語(句)

彭曉豔(文華學院)

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第十六》“連語”考析

趙明秀(天津師範大學)

近代漢語“行”的詞綴化

謝明(寧波大學)

是量詞“邊”,還是數詞“百”?

張萍(上海大學)

《墨子》並列式複合動詞“比列”“陳執”研究

高列過(華南農業大學)

漢譯佛經“為A之所V”式特點探究

年9月13日(周日)上午

本場次分爲論壇主題學術報告、論壇學術匯報、閉幕式。論壇主題學術報告設主持人2人,論文發表8人,每篇論文發表15分鐘、集中討論20分鐘;論壇總召集人匯報10分鐘;自由發言20分鐘;閉幕式20分鐘。

8:00~10:05

樂乎樓學海聽

論壇主題

學術報告

(每人發言15分鐘;集中討論20分鐘)

主持人:楊軍(安徽大學)、王志平(社科院語言所)

發表人

論文題目

張小豔(復旦大學)

“抖”獨立成詞的歷史考察

陳英傑(首都師範大學)

唐蘭“自然分類法”和古文字部首

孟琢(北京師範大學)

何謂訓詁:論黃侃先生的訓詁界定與理論自覺

真大成(浙江大學)

《通鑒》胡注辨正——讀《通鑒》劄記之一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

吐魯番出土《唐守德家書》校注

崔山佳(浙江財經大學)

《李玉戲曲集》特殊語法現象考察

任繼昉(湖北大學)

“約定俗成”本義解

李宗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認同標記“是的”的來源

10:05~10:20

茶歇

10:20~11:20

閉幕式

樂乎樓學海聽

主持人:丁治民(上海大學)

自由發言

徐朝東教授宣读青年論壇獲獎論文

魯國堯教授等專家頒發獲獎證書

華學誠教授作本次論壇總結

下届論壇承辦方安徽師範大學代表發言

華學誠教授宣佈論壇閉幕

第三届文獻語言學青年論壇議程

年9月11日(周五)上海大學樂乎樓

9月11日上午8點開始論壇報到

9月12日下午14點開始青年論壇議程

开幕式

地點: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騰訊會議:

14:00~14:30

主持人:徐朝東教授(北京語言大學)

華學誠教授致辭

丁治民教授致辭

合影

14:30~17:30

青年論壇(3組)

18:00~19:00

華學誠(教授北京語言大學)

學術委員會與評獎委員會會議

E場次地點: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第三届文獻語言學青年論壇(第一組)

騰訊會議:

本場評審人2人、論文發表人16每篇論文討論12分鐘(發表10分鐘、評審人點評与討論2分鐘)。線上線下相同。

14:30~17:30

評審人:董志翹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汪啓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童可瑜(南京大學)

試析“諮承”的詞義與構詞機制

張瑩(南京師範大學)

《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磣勒”詞義考

吳亦琦(上海師範大學)

《朱子語類》聚散反義概念詞語類聚考釋

王路寧(武漢大學)

從詞彙角度分析《越絕書》成書年代

沈葉露(上海大學)

《朱子語類》方言口語詞考釋三則

朱詠梅(南京師範大學)

敦煌小説詞語劄記

武建強(北京語言大學)

《孝經直解》雙音詞考源十則“築”的詞義演變及其動因機制探析

張雨濤(上海大學)

《史記·高祖本紀》詞句校訂二則

淩英(肇慶學院)

《容齋隨筆》詞語選釋

陳智(上海師範大學)

“築”的詞義演變及其動因機制探析

郝明(南通大學)

《通雅·地輿》“崞縣”條補正

熊潤竹(上海師範大學)

“伶俐”考

蔡克爛(北京語言大學)

“偎人愛之”與“不偎不愛”考

曾文斌(暨南大學)

“無賴”的詞義系統

陳姍姍(南京師範大學)

晚唐五代時期南北方言量詞差異管窺

程悅(北京大學)

“判花”考

F場次地點: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第三届文獻語言學青年論壇(第二組)

騰訊會議:

本場評審人2人、論文發表人15每篇論文討論12分鐘(發表10分鐘、評審人點評与討論2分鐘)。線上線下相同。

14:30~17:30

評審人:程邦雄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王志平研究員(社科院語言所)

發表人

論文題目

嚴旭(北京大學)

賈誼《鵩鳥賦》的語音技巧

周婷婷(復旦大學)

《方言》與同源詞典的編纂——兼以《方言》中幾組同源詞爲例

王遠(北京語言大學)

《敦煌歌辭總編》獻疑

劉力舸(四川大學)

新見敦煌寫本S.號《維摩詰講經文》重校

楊蕾(河北師範大學)

岳麓書院藏秦簡字詞對應關係舉例研究

龐國雄、于堃、毋保軍(廣西師範大學)

莆仙方言研究資料整理及研究現狀述評

袁也(蘇州大學)

探尋聯綿詞理據的一種方式

林智(中國人民大學)

“佝僂”聯綿詞詞族考察

李雨萌(復旦大學)

出土文獻中所見“毋”“無”的詞義演變及相關問題探研

吳小萱(安徽大學)

《古本戲曲叢刊》俗寫考釋七則

劉偉浠(福建師範大學)

字書隸定古文擷釋

王德毅(天津大學)

《段注》中“若”字的反駁論證與其“理必”思想

趙諺麗(北京語言大學)

青銅壺自名所反映的器物功用研究

劉翔宇(北京大學)

本字考釋兩則

宮肇南(江蘇海洋大學)

商周青銅兵器定名原則芻議

G場次地點:上海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第三届文獻語言學青年論壇(第三組)

騰訊會議:

本場評審人2人、論文發表人15人,每篇論文討論12分鐘(發表10分鐘、評審人點評与討論2分鐘)。線上線下相同。

14:30~17:30

評審人:黃笑山教授(浙江大學)、徐時儀教授(上海師範大學)

發表人

論文題目

封傳兵(湖南理工學院)

屈宋作品今音標註辨誤

韓丹(鄭州大學)

敦煌寫本P.號《文選音》重字反切考

武迎晗(安徽大學)

從“出”的音變歷程看今本《經典釋文》的改撰情況

金玉卓(西南交通大學)

魏晉南北朝關西方言區詩文用韻的數理分析

儲麗敏(安徽大學)

“重音說”與《儀禮音義》之“重音”

付芳(北京語言大學)

民國時期的國語與北京話—以《國音京音對照表》《國音常用字匯》兩書為例

計麗(安徽大學)

慧琳《一切經音義》中的唇音升等現象

于瀟怡(西南交通大學)

方志所見中國漁業禁忌語研究

冷瑞婧(暨南大學)

量詞“幀”的産生及其歷史演變

劉冠婭(北京語言大學)

論程甲本《紅樓夢》(前80回)的程度補語

孫詠芳(南京師範大學)

古漢語的最高級程度副詞及其歷時更替

徐瑋琳(北京語言大學)

《歧路燈》中程度副詞的句法分佈及其標量功能

胡海寶(蘇州科技大學)

語法結構的語用縮略與新詞的孳生

趙天魁(北京語言大學)

淺析《海上花列傳》程度補語

魏勝昆(北京大學)

《荀子》中形容詞“X然”“XX然”的句法表現

感謝主辦方提供會議信息!

微刊小編:酒紅卡布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