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趣谈中国火腿的历史发展 [复制链接]

1#
中国的火腿始于唐,兴于宋。唐朝开元年间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有:“火骽(同腿),产金华者佳”的记载,可断定唐开元元年(年)以前,已有火腿出产。在南宋法医宋慈著的《洗冤录》中,有治箭头不出,用到“火肉”的记载。“火肉”为“腌熏”之肉,当为火腿。《武林旧事》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年)十月,家住杭州的南宋名将张俊在府邸宴请宋高宗时,在御筵菜单上,就有脯腊一行。自明朝以后,火腿历代都被列为供品和补品。清代王士雄所著《随息居饮食谱》载:“兰熏(一名火腿)甘咸温,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漏疮,以金华之东阳冬月造者为胜,浦江、义乌稍逊……”《本草纲目》重订本《拾遗卷九兽部》载:“兰熏俗名火腿,出金华者佳,金华六属皆有。唯出东阳浦江者更佳,其腌腿有冬腿春腿之分,前腿后腿之别,冬腿可久留不坏,春腿交夏即变味,久则蛆腐难食,又冬腿中独取后腿。以其肉细厚可久藏,前腿未免较逊……以金华冬腿三年陈者,煮食香气盈室,入口味甘酥,开胃异常,为诸病所宜。”腌制火腿《调鼎集》中指出火腿“金华为上,兰溪、东阳、义乌、辛丰次之。”清代名医王秉衡历经47年编著的《重庆堂随笔》一书中说:兰熏,一名火腿,和中养胃,补肾生津,益气息,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并指出:火腿又名南腿,盖以南产者为胜。然南产者惟金华、东阳为良。清朝时,火腿食用非常普遍,做冷菜、热菜、汤菜,当主料、做配料,提鲜效果良好。在《食宪鸿秘》一书中,除详细介绍火腿的制作与检验方法外,还载有八九种火腿烹制法,如熟火腿、糟火腿、煮火腿、辣拌法等。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金华火腿拼龙须菜”“鱼肚煨火腿”“火腿笋丝”等。乾隆下江南到扬州、苏州、杭州时,膳食中多次上了糟火腿、猪肉火熏豆腐馅包子、火熏丝摊鸡蛋、火腿鸡、酒炖火熏、燕笋火熏鸭子、鸭子火熏撺豆腐热锅、虾米火熏白菜等。在小说《红楼梦》中写到的菜肴,也有不少火腿菜,如“火腿炖肘子”“火腿鲜笋汤”“火腿白菜汤”等。火腿菜,顾名思义就是火腿或火腿与其他原料烹调而成的佳肴美味。各大菜系中有不少的火腿菜,如浙菜中的“火腿蚕豆”“火踵蹄髈”,徽菜中的“火腿炖鞭笋”,苏菜中的“金腿脊梅炖腰酥”,杭州的“薄片火腿”,云南的“酥烤云腿”,温州的“金腿猴蘑”等火腿佳肴,别具风味。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点赞本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