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BPM“通过建模、自动化、管理和优化流程,打破跨部门跨系统业务过程依赖、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业务效率和效果”,通俗一点讲,就是工作流引擎。在进行流程设计时,需要将流程的元素进行定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运行,这就需要一套业务规范,这套规范就是BPM。
工作流与BPM其实是两个概念,不过现在已经融合为一了,工作流顾名思义基于人的工作的流程,因为只有人才会工作work,当然机器也会工作,因此BPM(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更进一步了,已经不管是人和机器,都是基于业务流程本身的一种管理,业务流程需要人工完成,那么人工必须完成任务;而业务流程需要机器完成,机器应该会自动完成,这个自动完成不是直接执行SQL操作数据库,而是基于服务之间的调用流程,是服务的组合完成,比如有一个数据库注册服务A和邮件服务B,如果需求要求注册后发送邮箱确认,那么使用流程实现服务A+服务B,而且能够每次用户注册都会执行这个流程。
BPMN的发展
BPMN最初由业务流程管理倡议组织(BPMI)开发。他们于年5月向公众发布了1.0版本,年6月,BPMI与OMG(对象管理组)合并。OMG在年2月布BPMN的20版本对BPMN进行了重新定义,该版本从年开始开发,于年12月正式发布。BPMN的最新版本(2.0.2)已由ISO正式发布为标准:ISO/IEC。
BPMN1.0:
“业务流程建模标注”,从语义上我们就能理解,BPMN1.0就是将流程定义标准化的一套规则、规范。提出这套标准化的就是OMG(国际性、开放式会员制的非盈利技术标准联盟),这套标准是独立于企业的标准。
BPMN2.0:
BPMN2.0相对于BPMN1.0最大的区别就是定义、规范了流程引擎的执行语义和格式,利用标准的图元描述真实的业务发生过程,保证相同的流程在不同的流程引擎中得到一致的执行结果。
BPMN2.0元素和模型
BPMN代表业务流程模型与符号。它是一套流程建模的标准,主要目标是提供一套被业务用户容易理解的符号,支持从创建流程轮廓的业务分析到这些流程的最终实现设终用户的管理监控。BPMN提供了清晰而精准的执行语义来描述元素的操作规范还确保设计为业务流程执行的XML语言(如WS-BPEL),能够用这套以业务符萨号进行可视化表示。BPMN的相应说明文档可以从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