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写在前面的话
12月6日,京东物流再次出手拟收购跨越速运剩余股权,至此四年时间,德邦快递和跨越速运先后被京东全资控股,但两者却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这两笔近百亿大手笔收购到底有何不同呢?回头看来又给京东物流带来了什么呢?买谁更为值得呢?三家同为直营体制,未来各自发展又会如何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下这其中暗藏的玄机吧!
01
两笔收购有何不同点?
从年8月到年12月,四年多的时间京东物流陆续出手,将跨越速运和德邦快递纳入"麾下",成为自己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跨越和德邦同为全网型的直营体制,且主营业务都以快运零担为主,这两笔收购到底有何不同呢?
首先从收购时间来看,京东物流最早收购跨越速运的时间是年8月14日,当时获得55.1%股权,但是却因未依法申报违反《反垄断法》在年11月20日被处罚50万元,而后在年6月26日原天壹/钟鼎/红杉等持股8.48%三家资本全部退出,京东物流持股增至63.57%,年12月6日再次收购其剩下的36.43%股权。
而收购德邦快递最早的时间是年3月11日,德邦官宣京东物流收购其66.49%股份,年7月26日正式完成相关交易,年11月25日德邦创始人崔维星卸任法人,由黄华波接任,年8月2日完成受让崔维星持有的德邦剩余2.72%股份,至此京东物流间接持有德邦%股权。
若结合着京东物流上市时间年5月28日来看,这两笔收购的时间刚好一个在上市前,一个在上市后,可见对京东物流来说是有其战略意义的,但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市值至今缩水至亿左右。
然后从收购金额来看,四年前京东物流收购跨越速运以总对价30亿元获得55.1%股权,四年后再次拟以64.84亿元分三个阶段收购其剩下的36.43%股权,仅这两笔加起来就达到近95亿元,如果在加上年三家资本8.48%股权金额,妥妥的超百亿。
两年前京东物流收购德邦快递亦是如此,第一期以39.93亿元转让其创始人44.48%股权,第二期以5.56亿元转让其管理层6.19%股权,第三期以44.27亿元转让其剩下49.32%股权,三期一共89.76亿元收购德邦99.99%股权,同样是近乎百亿元。
最后从收购用途来看,无论是收购跨越还是德邦,双方对外的说法都是达成进一步的战略合作,双方将保持品牌与团队独立运营,且战略与业务方向整体保持不变,双方将持续推动优势互补,不同之处是德邦创始人崔维星彻底退出,而跨越创始人胡海建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及CEO,其次业务合作的方向不尽相同。
京东物流和跨越更偏向于通过整合航空运输资源提升时效产品的服务品质,以及聚焦技术合作来降本增效,和德邦则更多地从快递快运、跨境、仓储及供应链等领域深度合作,都是合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通俗点讲,虽然都是近百亿元的大手笔收购,都是为了补齐自身在快运领域的短板,但是跨越在四年时间里是真正保持了独立运营,而德邦则融合了京东原有的快运业务,且有部分京东高管委派到德邦任重要岗位,这也就造就了两者不同的命运。
02
回头看来买谁更值得?
先说跨越速运,按照运联传媒每年的零担行业营收排名及相关披露调研显示,跨越被收购前的年营收约51.5亿元,这也是疫情开始的那一年,而在被收购后的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在近五年时间里持续保持高增速发展,年营收.7亿元。
不仅营收增速领跑整个行业,在京东物流刚披露的公告显示,年跨越的净利润达到14.47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率高达7.8%,放眼整个快运行业,顺丰年净利润率3.19%、安能物流净利润率5.14%,跨越这赚钱能力非同一般。
在看德邦快递,从财报披露的近十年营收及增速可以看出,被收购前就开始从20%以上的增速下滑到个位数,甚至年基本停滞,而在被收购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即使加上京东快运融合过来的业务,年的增速也仅有16%,今年还在下降。
但正如之前的文章增长陷入停滞,成本不降反增,德邦还能撑多久?所分析的一样,年倘若剔除掉京东快运关联交易融合而来的32.39亿元,德邦自身的业务增速仅有5.32%,今年上半年剔除掉融合的26.5亿元,自身的营收增速更是下降至1.0%。
再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同样以可比的年来看,德邦全年的净利润仅有7.46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率也仅有2.1%,远低于同行业的顺丰和安能,相比跨越更是相差甚远,而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则出现下滑,业绩堪忧。
或许这也是为何京东物流在收购两者后态度不同的原因,一个业绩蒸蒸日上,一个业绩每况日下,虽然近期都在增持,跨越是从30亿买55.1%股权、到现在65亿买36.4%股权,可见是绝对的升值,而增持德邦最高6亿元可能更多地是为稳定股价。
那么,究竟京东物流、跨越速运、德邦快递这三家同为直营体制的独立品牌,在京东内部是如何定义这三家各自存在的意义呢?未来三家的前景又会怎么样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03
三家直营前景各如何?
据知情人士透漏,京东物流这四年也是处于战略方向不太清楚的阶段,这从更换了三任物流CEO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主导收购跨越的王振辉,还是后来主导收购德邦的余睿,再到目前的现任CEO胡伟,都对三家实际意义上的合作难以起到决定作用。
相反,三家虽然在对外宣传或者总部层面以资源互享战略合作为主,但是下沉到一线面向客户的层面,三家反倒还是和之前一样属于竞争的关系,而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快运行业,甚至相互间还打起了价格战,可见战略合作并非想的那么简单。
就拿德邦近十年的净利润及每年增速趋势来看,受制于外部同行间的竞争及内部成本管控的影响,利润也如同“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倘若把前面的营收也到一起来参考,也不难发现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往往呈反比,这其中可能就是单价的影响。
但要看未来三家各自的前景,还是要从目前的业务体量、赚钱能力及综合表现来看,因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自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价格、时效、品质及服务等综合实力,往往也能从最终的业绩结果得到答案。
要论业务体量,从这两年的营收数据结果来看,无疑京东物流自身还是巨无霸,凭借京东商城的订单量及外单的增长,千亿的体量占三家之和的近七成,其次是德邦有快递业务和C端个人件业务体量超亿元,跨越虽体量最小但增速最快,潜力最大。
再论赚钱能力,目前跨越的盈利能力最强,去年营收虽仅占一成却贡献了超五成的利润,其次是德邦,虽然利润不太稳定但从未亏损过,净利润率也一直保持在2%左右,京东物流则是改善力度最大的,总算从连年亏损的泥潭中走了出来,提升明显。?
再论综合表现,跨越无论是营收及利润的增速,还是在B端企业的口碑影响,都是可圈可点的,更何况这还仅仅是在核心城市的企业客户,未来的可拓展性还是巨大的,其次是京东物流,增长稳定利润向好,反倒是德邦,还需要在寻找未来增长点。
总之,整个京东集团可能也是希望三家相互比拼,在运营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去提升各自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京东商城乃至整个社会降低物流成本而赋能,愿景都是好的,就看接下来三家会如何规划了。
写在后面的话
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
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一旦失去了控制权,可能就很难再把握好方向,就像跨越和德邦之于京东,虽然同为全资控股收购,但掌舵人发生了变化,可能未来就会走向不同的命运,大家觉得呢?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留言、讨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