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高校,都位于东北地区,录取分数并不是很高,处于末流水平。
东北大学是双一流b类高校,自此坐实“末流”,但好歹也是工科院校,在如今的理工科时代,它的自动化专业,也让不少人向往。
吉林大学,虽然上限高,有法学、医学等热门专业,但作为综合性,边缘冷门专业也很多,因此拉低了录取分数。
保研率方面/p>
吉林大学届本科毕业生人,保研人,保研率22.67%。
那么,放弃东北大学,选择吉林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黑龙江考生,高中多次模考全市前五百,自信高考+,努努力可以上航开济,正常发挥也能去个哈工大。
高考却迎来了人生的大雪崩,只考了分。
分数出来的时候,同班同学都在群里发消息,大部分人都+,班级群里都是恭喜和祝贺的声音。
我却连句消息都不敢发,潜意识里过了无数遍要不要复读,这个成绩能去什么学校。后来我想明白,不能复读,这个成绩估计也就能上吉大了。
当时高考之后去大连理工考自主招生,本来可以降20分,但是我不服从调剂,导致和降分擦肩而过,所以当我爸妈开车把我送到校园里的时候,我始终觉得我来吉大好亏。
在五月花广场清湖等地,我妈想给我拍照我却心不甘情不愿,18岁专有的矫情病导致我错过人生中最值得记录的一天。
开学之后,逐渐适应了学校的节奏,也逐渐忘却了最开始的不甘,甚至内心有了几分自豪,毕竟在长春市和吉林省还没有什么学校比吉大名气大。
当时大一大二的我在网络上看见谩骂吉林大学的帖子会非常生气,拼命维护母校。
第一次认识到母校的优越,是我做线上家教的时候,当时线上家教非常火,我想都没想注册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
当时觉得很顺利,后来才知道,原来本科不是的学校还需要重重面试考核,家长们还是很认名校牌子的,不然也不会把孩子送到我这教。
逐渐,我开始欣赏起吉大的校园,也去过许多学校,但始终觉得南校真的太好太好,有日新楼可以看20元一场的电影,有无数个食堂想吃什么吃什么,晚上学习累了到清湖旁边看看天鹅,看看情侣,课余时间学生会的同学们一起休闲玩乐,现在想起来我的大学生活的美好,很大程度取决我的母校。
我想起去兴城实习,看着海边山上的花岗岩沉积岩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变迁,我想起文化广场前面热闹非凡,风筝漫天飘,医院像一个皇宫。
灯火通明,南岭校区和南校在春夏交际的时候,道两旁会绽放粉色的杏花,每天上课下课,宛如畅游仙境……
我的大学生活是因为吉大才丰富多彩,我后来的自信也是吉大给予的。
同级的同学找工作不输其他任何一所名气大的学校,可能有的学校强势专业确实比不过,但除了那些学校,吉大的牌子是任何一家企业的敲门砖,至少可以给你面试的机会。
考研复试的时候,复试群里都在讨论会不会歧视本科学校,复试的时候老师会知道你的本科。
我记忆非常深刻,当时的老师问我的问题:“你本科是吉大的啊,吉大很不错啊。
你研究生为什么不在本校读,要来我们这呢?”我嘴上当然说着希望来到专业更强的学校,心里满满都是对母校的感激。
我回忆起网络上无数攻击吉大的帖子,终于在这一刻我觉得他们真的可笑。我再也不会因为网络上某个攻击吉大的帖子而恼火,甚至会饶有兴趣的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新奇的角度黑我的母校,只有真正在长春在吉大读过四年书的学子们,才能体会我的心情,母校真的给予我们太多了。
申请博士的时候,本科是的硕士会被划分到优质生源,优质生源几乎不会被刷掉。
申请博士的答辩,大家普遍准备15页ppt,而我只准备了5页。
因为我知道,我的母校已经帮我完成了那十页ppt,我的母校已经守护我走过了很长的路。”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吉大计算机楼某学院,排名专业前3.5%,保研某外校。
我是东北人,吉吹,劝了所有中学的朋友考研吉大,考回东北(法学、cs之类)。
高考很烂,比软件最低分数线只高了一分,就把吉大的这个专业写在了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其他的专业乃至其他志愿随便写写,最后被录取。
从高考来讲,我应该是我院的垫底?(吉林本省好考吉大,我又是吉林分数的垫底)。
现在回想起来,比较遗憾的是没发个什么sci,ei之类的论文。
原因:最主要是我比较佛系,不想去争取牛导们带我发paper;
二是我大一成绩一般,英语成绩太差,排名二十左右,比较自卑,没有在一开始就联系老师;
三是没有和老师说明发论文的需求。没有论文就导致审不到社会奖学金(没竞争力),十佳大学生更与之无缘。
竞赛也参与的不多,数学建模还不错,校赛省赛国赛美赛,成绩都不错。
我数学很差,高考就一百分,没好好做过一张数学卷子。(我是真学不明白高考数学,现在也不会,还是觉得高数、线代、概率离散有意思,我也考的挺不错的)
我觉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今天,计算机就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比较好的谋生手段。
我没有理由不学这个专业,不去做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吉大虽然计算机A-,软件B+,但对技术很热爱的同学,感觉没有东北其他多,更没有大城市的多。
第一次课程设计,是C语言。
最后一节课演示程序,前半小时又修改了一下,没做好版本管理,崩了,演示不了。
课后发现了问题,改了指错的指针,给老师写了封恳切的邮件,给了个中等成绩。
而我大一目标即是保研,不愿本科就工作,也清楚成绩的评价标准是绩点。
所以我就觉得自己写课设太冒险了,于是之后的所有课设,均借鉴了网络资源。
用一周时间,通读代码,深入理解,无论多长,哪怕上万,问什么我会什么,实现的原理门清,有时间的话,还能按照我的理解一通修改。
之后的所有课程设计,实验因此均获优秀满绩,无一例外。当然,这有赖于我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
除了对成绩的要求,这么做的原因也在于,我觉得ilu的课设简直无聊。
c++是写一个QQ,听着唬人,实际上只考你对oo的理解(我get到了这一点,别人拼命实现通信的时候,我在精心构思封装继承多态。
上一届实现通信的学长,拿了个良,因为没用多态)。ds,一个飞机票系统一个背包算法实现。
os,实现一个算法即可(想得优秀,我直接自己一个人一组,挑了个第十题,讲了一通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想拿优秀,代码网上原封不动,虽然比较复杂,还很长,但我能讲清楚任意一个细节),计网,写一个ftp(网上现成)·…·
怎么锻炼代码呢?
进实验室之后,我写了不少工程代码,老师说一个需求,ddl之前我肯定能把它实现了……
网页端,客户端,或者各种算法,我觉得写这些还是比较锻炼的…
也接触了各种语言,C#啊,R啊,py啊,php啊,还有比赛,也自己写代码,借着比赛,知道了我研究生要从事的领域。
现在每天写写python,看看视频,学学近年新出的新知识,挺有趣。
我主要参加的是数学建模比赛,这组成了我简历竞赛部份的全部。
吉大的学生真的很上进,全民搞数模,每年成百上千的队伍,理工科几乎无人不参加。
吉大因此收紧报名名额,搞了校赛,最后选三百余只队伍,可见吉人之多,努力的人之多。
每年也都会搞培训,南岭和南区都有,我们计院也搞培训。
前面说了刷夜,很多的吉大人喜欢刷夜。
南区的中心图书馆一层,是平时刷夜的地方。
玻璃外墙,楼里中空的地方居然有高大的树木,环境很优雅,也很冷。
考试周为方便复习,各校区也会开放许多教学楼用来刷夜复习,鼎新图书馆也行。
鼎新图书馆其实离我宿舍很近,硬件条件国内高校顶级,十分舒适,但晚上九点半就关门,且离吉大繁华位置(日新楼,新食堂,经信···)很远,旁边基础园食堂味道也一般、而且鼎新馆要预约才能入座(我不喜欢这个制度,虽然预约入座是对的。
而且这个制度执行混乱,常有争吵)。
所以不喜来这学习。中心图书馆太远了,而且晚上将近十点关门,旁边也没吃饭的地,因此也不去。
可见,我不去图书馆学习(主要是关的早)。
当然,我从不在宿舍学习,事实上,我很少呆在宿舍。
我更喜欢去教学楼学习,经信,李四光,逸夫,这三个地方我经常常驻(肯定在十点半以后才关门)。
除此以外,我需要的是电源插座。逸夫楼每个阶梯教室都有很近的插座,小教室数量也多,插座够用。
李四光我最喜欢的是一阶梯,一进门右拐直接开始学习。
凳子很舒服,充电的话,可以把设备拿到讲台上充。
以前还经常搬来小教室的桌椅,放在阶梯的讲台上,让别人看我的后背。
李四光的小教室也很舒服,我也经常光顾。经信楼是我主要上课的地方。
自习的话,我基本只去阶梯教室。
经信的阶梯教室多为红色软椅,坐上去舒服得很,往那一哉歪,手持一卷书读,舒服得紧。
我不喜欢经信的小教室,一层的小教室,经常被各种活动占用,来人了你只能爬开。
A区的门,关门声音极大。
小教室插座数量少,争不过。
但我陪着学姐们,在考研教室学过几个月的习。
吉大是没有专用考研教室的,人们心照不宣把三楼的小教室(C区,D区,E区)作为考研教室,里面都是考研学生。
我和学姐们占了一个屋角落里的位置。我也装模作样贴上了“老研占座”的条子,哈哈(当然这些条子是没用的,就是标记作用,提醒大家不要乱动放这的书)我还在什么地方学习最多呢?
就是食堂,基本在新食堂(现在叫湖畔餐厅),大家似乎约定俗成,玩耍去莘子园,学习去新食堂。
二楼有三个插座,我如数家珍,二楼八点半关门,一楼九点关门,到点了我就直接去经信学了。
食堂不吵吗?
我还真觉得不吵,因为我觉得是白噪音。
事实上,这似乎是吉大人的“食堂文化”—吉大人太爱在食堂学习了,真的是学习胜地……
很多吉大人都有食堂学习的经历。
非饭点的时候,学习的人就有很多。
考试周的时候,那更是壮观无比,食堂宛如图书馆。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这方便吃饭,学习吃饭一条龙,挺舒服。
我总结了吉大两大怪——“爱在食堂学习”还有“爱在走廊学习”。
考试周过去,你会在吉大教学楼(以经信李四光为主)看见走廊里留下的一排桌椅。
这些都是学生自发从小教室中拿出的,用完后往往也忘了归还……
我觉得,最开始的一个人,在走廊里用桌椅肯定是安静的,可是当走廊里也一长排学习的,没有了教室的约束,时而高声诵读,我就不太理解了。
保研排名,则是计算绩点,最后按照绩点九成,课外一成计算综合排名。
绩点也只会计算所有必修课的绩点,不会计算任何体育啊选修之类(还有英语I)。
课外分呢,则按照“课外八学分”的要求计算,拿到12学分,即是满分12/12=1分(事实上,几乎人人1分满分,也就是说,还是只看成绩)。
课外八学分获得方式也非常简单,四六级都算(一共4分),竞赛啊软著啊大创啊荣誉啊小创啊,甚至是IBM认证课程(一门2分很水),太好凑分了,拿二三十分很容易,当然折算成成绩最高是1分。
此外就没什么限制了,只要求你过英语四级(+),或者英语必修课均分75+,人人可满足。
挂科不超过一门也行。
总之规则很合理明确,再加上我成绩本就不是边缘,获得保研资格,比较轻松。
而且吉大保研名额真的不少,我学院一年保几十个,去向也都很好。
实验班80%保研,实验班10%多一点。再加上出国的同学,今年普班排50多都能保研了。
看到其他学校,争夺保研资格明争暗斗,保研政策忽明忽暗,变化多端,要求忒多,令人费解。因此,吉大人对成绩是很看重的。
有些学生也会做出令人不齿的举动,比如大二下有门2.5学分的课,后五个班同学认为我们前五个班的分给高了,九十分以上太多,他们没我们多,然后就找学院去闹,甚至给校长邮箱乱发东西(不仅涉及成绩,还涉及一些对学院的诬陷不实内容),然后前五个班就改了成绩,我的98变成了94…
还有计算机网络,本来已经确定元旦前考(考试周就没考试了,虽然学校要求考试周必须有考试,所以还没有发学院公告,但教务口头承诺了,大家就都买了考完回家的票),但是听说有后五个班老师说要带考试最高分同学去参加某大会,于是后五个班又开始卷了,非去学院闹,要把考试挪到考试周去,学院实在没办法,就改成考试周考了,导致这两门考试的距离足足半个月以上,我甚至去北京玩了几天……”
你们觉得呢